所有的商業(yè)營銷模式,最終都是為了銷售!私域流量運營也不例外!
沒有任何賺錢能力的商業(yè)模式,基本上都不靠譜,只不過有些模式賺的比較辛苦,有些風險比較高,或者有些就根本行不通。再給大家說幾個常見的商業(yè)例子:
1、淘集集的“融資夢斷”:當前獲取流量的方式很簡單,淘集集為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,紅包裂變和低價補貼,短短一年時間就圈到了上億的用戶,發(fā)展速度甚至讓拼多多都略遜一籌,當然了,代價就是挪用了小B企業(yè)的銷售款,寄希望于圈住規(guī)模用戶的融資模式,風險太大。能沖擊上市就是拼多多,一旦有一丁點風險,就是淘集集的下場。
2、ofo的“接盤俠夢”:風口的孿生兄弟,是資本,不過ofo告訴我們,資本很有可能是一劑毒藥,ofo的單輛車的成本在兩千元以上,單次騎行收費1元,多長時間能回收成本暫且不論,獨角獸的估值只能越做越大,否則前期的投資人都不允許,wework就是前車之鑒,當估值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,誰還有能力接盤,沒了融資,剩下的就是死活硬撐。自身沒有超強造血能力的商業(yè)模式,最終命運差不多就是這樣。
3、韋博英語的“算盤落空”:國慶期間韋博英語爆雷,很恐怖的商業(yè)事件,看起來不可思議,作為三大成人英語培訓品牌,動輒一年幾萬的培訓費以及超高毛利,竟然說倒閉就倒閉,連累到旗下的“開心豆少兒英語”基本也黃了,實體店真的是寸步難行,核心原因就是沒算好賬,內部人士透漏:光租金就30%,營銷費用50%,還不算高昂的裝修和人員費用,連基礎的賬目和成本都控制不住、又沒有融資噱頭的時候,很難不爆雷。
當然也有一些從這些領域中站起來的商業(yè)體,比如說沖擊上市成功的拼多多、千團大戰(zhàn)中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美團、還有補貼大戰(zhàn)的鼻祖級企業(yè)滴滴,這些獨角獸到目前為止已經上岸,但所追求的目標不同,美團從五年前的傭金只有8%飆升到現在的22%,商家哀聲哉道但還得用;滴滴現在沒了補貼、打車的費用比出租車貴個20%-30%也就是核心利潤點,上岸的獨角獸除了拼多多仍然玩命的力拼下沉市場死保商業(yè)壁壘外,其他的都已經調整目標到銷售盈利層面,而且不惜背負罵名發(fā)揮強勢的造血能力。
所以,屬于獨角獸的路,很窄,甚至危機重重,能夠上岸的寥寥無幾。
選對賽道以及本身具備強勢的造血能力的商業(yè)模式,對于任何一個企業(yè)來說,都非常重要,那呈現到私域流量運營層面中,同樣是這個道理。
本期就跟大家盤點一下,當前私域流量運營陣營中,常見的一些商業(yè)模式和玩法,每一種商業(yè)模式都有自己的優(yōu)勢,但本身都存在一些風險,對于想要做好私域流量的企業(yè)來說,必須得先明白自己的底層商業(yè)架構:
1、以拼多多為代表的低價社交拼團模式。
拼多多是社交電商的標桿性企業(yè),而且在這個低價拼團的賽道中獨樹一幟,拖垮了淘集集后一家獨大,格局已定,被逼無奈的競爭者,基本都轉行做了會員制社交電商。為什么拼多多能撐到最后?很多人都是說因為社交裂變拼團,確實有這個利好,但最好不要把一些成功的案例拿過來反推,在我看來,拼多多的成功最核心的還是一點:虧得起。
上市前花融資的錢(前后四輪大額融資接近50億美金),上市后花股市的錢,就算是Q3虧損超過23億,股價震蕩下降10%,也不能阻止拼多多的百億貼補夢。因為真的還不到盈利的時間,拼多多走的就是京東的老路,而且更狠。這么多融資都花在哪里了?其實都用在用戶補貼上。說個最簡單的案例,拼多多剛起步的時候,入駐不需要繳納費用,但有個條件,別的平臺賣10元的東西在拼多多只能賣5元,虧損的就權當繳納入住費了。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都笑談,如果一開始拼多多拿LV包包去社交裂變,會有什么效果?所以在低價拼團模式這個賽道中,可能還會有機會,因為用戶就是典型的“那里便宜,哪里買”,但真的比拼補貼力度和供應鏈管理能力,現在起步已經差太多。
2、以淘小鋪、有品有魚為代表的會員制社交電商。
拼多多曾經的對手們,都紛紛轉型做了會員制社交電商平臺,也就是那句經典的:自購省錢,分享賺錢。傳統(tǒng)的微商們,基本都做了會員制社交電商,因為零庫存的商業(yè)模式,確實深得人心,據不完全統(tǒng)計大概這個群體有4800萬人。這是一個超大的賽道,也肯定會出現一個類似于美團的獨角獸,重演當年的千團大戰(zhàn)好戲。
但這條賽道,質疑聲音從來不間斷。最核心的就是“傳銷”。因為到目前為止,這個賽道中最核心的利益點就是“拉人頭抽傭金”,層層盤剝,產品有沒有賣出去,無關緊要,現在最核心的任務就是圈人頭,所以很多時候“賣資格”成了會員制社交電商的核心產品,這有違背電商的初衷,一方面政策已經開始嚴管,另一方面各種天價罰單相繼出爐,最代表的就是花生日記7456萬天價罰單。
當然除了產品質量的擔憂之外,社交電商最核心的缺陷還是在于“微商代理團隊銷售能力的缺失”。399元購買基礎會員禮包(很不人道的產品),成為會員資格之后,接下來就是圈自己的親朋好友,這種營銷模式本身就是傳銷的做法,只不過有了實物的支撐避免了觸雷,但本質的運營模式上就是如此,于是這幾個頭部的會員制社交廠家,就會陷入無限的瘋狂圈人的營銷思維中,畢竟紅利期還是客觀擺在那里的。京東的京喜已經貢獻了超過半數的GMV;淘小鋪的入圍雖然有點晚還依靠強勢的供應鏈管理和資源積累,及品牌力量的加持,也有可能后續(xù)突圍;有品有魚背靠小米品牌加持,有品質也不貴能占領一定市場,所以當大廠商看夠了熱鬧下場角逐的時候,小平臺的空間比縫隙還窄。
后續(xù)會員制社交電商肯定會更新一系列的玩法,可以預想到的是,399元的會員禮包進行實惠化;399元的門檻很可能繼續(xù)降低;自購省錢分銷賺錢有可能變?yōu)榉窒砭湍苜嶅X等等,玩法千萬變化,但嫌疑還是難以洗掉。
3、以興盛優(yōu)選為代表的社區(qū)生鮮團購。
社區(qū)生鮮團購是私域流量的一條后起之道,而且是很有潛力的一條賽道,只不過受制于生鮮的行業(yè)屬性,發(fā)展一直不平順,就包括剛剛拿到6.3億融資的呆蘿卜一夜之間轟然倒閉一樣,從來沒有哪一個風口像社群生鮮團購一樣,在風口的鼓吹下市場還洗牌的如此之快,說到底,還是過去幾年生鮮電商砸爛了老底。
再舉個例子,九月份爆雷的“社區(qū)團購行業(yè)黑馬”的松鼠拼拼,員工從兩千人一夜之間縮減到只剩下六百人,雖然創(chuàng)始人依靠“團長模式”一直宣揚“從行業(yè)倒數第一,6個月后行業(yè)領先”的高調格言,但現實經營并不樂觀,當然最核心還是“缺錢了”。一方面是因為松鼠拼拼的SKU太少,給顧客的消費選擇有限;另一方面全額退款的打市場策略存在成本危險;當然在本身的擴張層面也沒有做到慧眼識珠,重金收購的“你我您”成了虧損泥潭,在本身融資不利的情況下,目前的gmv數據松鼠拼拼和你我您相加,也不足興盛優(yōu)選的三分之一,而且后續(xù)增長乏力,就已經喪失了融資的話語權。
這是一條最為驚險的賽道,任何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的疏忽,都很有可能造成前功盡棄,畢竟電商生鮮的市場很大但爆雷的案例數不勝數,前車之鑒猶在,千團大戰(zhàn)中從死人堆中站起來的美團,真的應該成為這個賽道中學習的典范商業(yè)案例。當前很多人可能選擇“追求增長率”,但“最后活下來”才可能是最好的成為獨角獸的路。
4、以中小企業(yè)私域玩法為代表的社群營銷。
如上的三條道路,低價拼團、會員制社交電商乃至社區(qū)生鮮團購,都是大平臺的玩法,盡管某些營銷拓客技巧可以參考,但整體運營模式并不適用于中小企業(yè),因為本身社群營銷和社交電商存在本質上的區(qū)別。一方面是沒有豐富的SKU進行支撐,供應鏈和資源整合能力沒有那么強,另一方面在營銷推廣層面資金并不充裕,所以社群營銷,才是所有中小企業(yè)的道路。
不管社群經濟中的那種商業(yè)模式,中小企業(yè)的社群營銷理念,牢牢記住一點即可:不斷地從公域流量池中獲取潛在客戶,注入自己的私域流量池,通俗一點可以說成,從公域平臺中獲取顧客注入自己的微信,然后通過社群運營的方式(內容營銷,服務營銷,活動營銷等)激發(fā)社群的裂變和成交,從而達成商業(yè)目的。因為社群營銷的商機,在于把握未來的需求,這個需求是所有的公域流量平臺所不能把控的,也是所有中小企業(yè)的機會。
社群營銷領域內的典型案例不少,比如說秋葉ppt、花姐食養(yǎng)、各類技能培訓社群等,都是很成功的典范,當然最核心的準則就是服務好社群成員的需求,其實就已經成功了一半。盡管在社群運營和管理層面遇到很多問題,但私域流量的第四種商業(yè)模式-社群營銷,就代表著未來的營銷獲客模式。
私域流量,更多是一個概念,只是告訴我們未來的商業(yè)邏輯和思路,最核心的就是告訴我們未來的客戶要把控在自己的手中,盡可能的構建自己的私域流量池,因為流量獲取和流量變現的模式已經過去了。
當然私域玩法和具體的運營模式五花八樣,但選擇好合適的賽道,才是成功的第一步。
作者:社群營銷裂變實操
來源:公關之家
136 0806 8886【加微信請注明來意】
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(qū)天府三街1599號(天府三街與南華路交匯處)